跳到主要內容

109年社區環境維護推動成果

 


一、社區環境維護

()環境調查:一新社區大多為客家人及從事農業生產計畫將人、地、產等面向進行調查及記錄

1.(1):調查紀錄務農一甲子阿嫁公(朱添吉)的故事,有一身砌石功夫,消失的工法在田邊增加生物多樣性,將食物森林營造在咖啡園區,復育台灣白魚豐富生態。

 


 2.(1):調查及記錄二級保育魚類-台灣白魚分佈之煙寮坑溪棲息地生態植物動物蝴蝶蜻蛉調查及踏查。

 


                3.(1):調查及記錄社區農業產業的施作方式進而輔導朝低毒及友善耕種,以教育推廣的方式,進而改善其種植方式,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社區環境維護與管理:結合社區環保志工及居民,清除及整理社區髒亂點。於社區道路、公共區域髒亂點台灣白魚(二級保育魚類)棲息地5處生態池整理,不定期拆除違規小廣告、病媒蚊孳生源宣導或清除、社區同心公園進行除雜草維護工作

成效:清除違規小廣告80() 淨溪12病媒蚊孳生源清除18道路維護12

 ()節能減碳:在社區進行水源保護、垃圾源頭減量的宣導,資源回收再利用、共食低碳飲食、購買環保標章產品。持續推動婚喪喜慶宴會禁止使用一次性或免洗餐具及定期召開推廣使用綠色生活用品宣導會。

     成效:辦理共食或低碳飲食18餐次。購買環保標章或綠色產品8件、金額6,600元。

()資源永續利用:推動廢棄物資源回收再利用加強資源回收、分類、垃圾減量工作。

成效社區回收鐵鋁罐、寶特瓶、鋁箔包、塑膠、玻璃、紙等回收量共650 公斤廢家電20臺。 廢乾電池21公斤。廚餘回收戶數3 戶。廢資訊物品5件。

()環境保護與復育:社區生物資源監測、調查與資料整理建檔,棲地及復育池生態維護。定期在一新社區的三條溪設 9 個樣點,使用內放餌料的魚籠,採集魚類並量測水質包括水溫、溶氧、酸鹼度及總溶解固體等,進行台灣白魚族群數量及水質的監測採集後的魚類經鑑別魚種、量全長及體重後,釋回原採集水域讓二級保育魚類台灣白魚能在一新生存及繁衍。

         成效:濕地、溪流、集水區、生態保育共20處分四季保護,每季5

 ()白魚棲息地之一煙寮坑溪上游水源頭,種植本土原生物種綠美化棲地營造自然環境後續環境維護以不使用化學藥劑,並以人工除草方式進行。社區白魚生態池棲息地綠美化,利用蝴蝶蜜源植物高仕佛澤蘭、水邊植物等,營造良好的生態棲息地

成效:綠美化 20處、面積 120 平方公尺分四季,每季5處綠美化、面積30 平方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