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區環境維護 ( 一 ) 環境調查: 一新社區大多為客家人及從事農業生產 , 計畫將人、地、產等面向進行調查及記錄 。 1. 人 (1 則 ) :調查紀錄務農一甲子阿嫁公 ( 朱添吉 ) 的故事,有一身砌石 好 功夫,消失的工法在田邊增加生物多樣性,將食物森林營造在咖啡園區,復育台灣白魚豐富生態。 2. 地 (1 則 ) :調查及記錄二級保育魚類 - 台灣白魚分佈之煙寮坑溪棲息地生態植物 、 動物 、 蝴蝶 、 蜻蛉調查及踏查。 3. 產 (1 則 ) :調查及記錄社區農業產業的施作方式 , 進而輔導朝低毒及友善耕種,以教育推廣的方式,進而改善其種植方式,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 ( 二 ) 社區環境維護與管理:結合社區環保志工及居民,清除及整理社區髒亂點。 於社區道路 、公 共區域髒亂點 、 台灣白魚 ( 二級保育魚類 ) 棲息地 5 處生態池整理,不定期拆除違規小廣告、病媒蚊孳生源宣導或清除、社區同心公園進行除雜草維護工作 。 成效: 清除違規小廣告 80 面 ( 張 ) 。 淨溪 12 處 。 病媒蚊孳生源清除 18 處 。 道路維護 12 處 。 ( 三 ) 節能減碳:在社區進行水源保護、垃圾源頭減量的宣導,資源回收再利用、共食低碳飲食、 購買環保標章產品 。持續推動婚喪喜慶宴會禁止使用一次性或免洗餐具及定期召開推廣使用綠色生活用品宣導會。 成效: 辦理共食或低碳飲食 18 餐次。購買環保標章或綠色產品 8 件、金額 6,600 元。 ( 四 ) 資源永續利用:推動廢棄物資源回收再利用 , 加強資源回收、分類、垃圾減量工作。 成效 社區回收鐵 鋁罐、 寶特瓶、鋁箔包、塑膠、玻璃、紙等回收量共 650 公斤 。 廢家電 20 臺。 廢乾電池 21 公斤。廚餘回收戶數 3 戶。廢資訊物品 5 件。 ( 五 ) 環境保護與復育:社區生物資源監測、調查與資料整理建檔,棲地及復育池生態維護。 定期在一新社區的三條溪設 9 個樣點,使用內放餌料的魚籠...